《给你一点颜色》
演唱:谭维维
词:谭维维/陈忠实/路树军
曲:刘洲/谭维维
编曲:刘洲
女娲娘娘补了天
剩下块石头是华山
鸟儿背着那太阳飞
东边飞到西那边
为什么天空变成灰色
为什么大地没有绿色
为什么人心不是红色
为什么雪山成了黑色
为什么犀牛没有了角
为什么大象没有了牙
为什么鲨鱼没有了鳍
为什么鸟儿没有了翅膀
天空和大地做了伴
鸟儿围着那太阳转
华山和黄河做了伴
田里的谷子笑弯腰
为什么沙漠没有绿洲
为什么星星不再闪烁
为什么花儿不再开了
为什么世界没有了颜色
为什么我们知道结果
为什么我们还在挥霍
我们需要停下脚步
该还世界一点颜色
《让中国更美丽》
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2022年世界环境日我们一起行动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2年2月23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生态环境部确定今年环境日的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刘友宾说,6月5日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日。在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之际,中国将“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为环境日的主题,旨在促进全社会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在共建美丽中国的同时,进一步体现中国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作用。
据介绍,在环境日当天,生态环境部将会同中央文明办、辽宁省人民政府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号召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生动场景,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它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6月5日的这一天开展各项活动来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的年初公布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并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发表环境状况的年度报告书。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然而由于人类常常采取乱砍滥伐、竭泽而渔等不良发展方式,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正使生态系统滑向不可恢复的临界点,如果地球生态系统最终发生不可挽回的恶化,人类文明所赖以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将不复存在。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万物一体:超级震撼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宣传纪录片》
爱护地球母亲
——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星球
泪目!抗洪救灾一线,这群最可爱的人永远在逆行中!
据国内媒体7月22日报道,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突降中国河南省,这不仅牵动中国政府和无数中国民众的心,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不过,在中国政府雷霆救援获得国际社会称赞下,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却罔顾事实地下“刀子”。
据悉,自7月17日以来,河南出现极其罕见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多地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特大暴雨。7月20日下午4时至5时,仅一个小时,河南郑州降雨量就超过200毫米,并在24小时内遭遇了惊人的500多毫米的雨量,这相当于以前一年的降雨量,导致当地多个地方出现内涝。面对这场暴雨灾难,中国政府不仅让数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立即投身于抢险救灾,还连夜调派7省消防救援水上救援专业队伍,紧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
截至7月22日,中国政府紧急避险转移37.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5.6万人。与此同时,许多退役军人、多家中企、多位中国影视明星、无数中国老百姓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展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政府雷霆救援获得了多国民众的称赞,有人直言,“中国速度名不虚传”;还有人感慨道,中国人就是这么有韧性,向他们脱帽致敬!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遭遇极端暴雨一事也引发了全球关注。7月20日,伊朗驻华大使馆在社交媒体上发文,为河南加油鼓劲;7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河南因强降雨造成严重内涝向中国政府致慰问电;此外,多家国际媒体也纷纷刊文报道河南遭遇极端暴雨一事。7月21日,英国路透社、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韩国sbs电视台“今日俄罗斯(rt)”都实事求是地发文报道;同日,俄罗斯卫星网紧密跟进河南暴雨灾情的同时,报道了解放军第83集团军某旅紧急出动,星夜驰援执行爆破分洪任务的消息。
7月22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美国cnbc电视台也刊文报道此事,并对这次造成的灾难表示同情;俄罗斯《消息报》在报道河南暴雨灾情的同时,还指出,中国应急管理部当天使用“翼龙”无人机搭载移动无线通信基站,为河南省众多受灾地区提供了移动通信。德国《焦点》、美国buzzfeed新闻网、德意志广播电台一边报道河南暴雨灾情,一边呼吁全球齐心协力对抗气候变暖。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众多国际媒体中,也有一些西方媒体一如既往地下“刀子”,并将“阴阳怪气”“驰名双标”表现得淋漓尽致。7月20日,美国《纽约时报》的驻华记者、该报驻北京记者站负责人迈尔斯却用极为恶心的手段,搞出了一篇“抹黑”中国的报道,他先是在第一篇报道中“罔顾事实”地宣称,中国的官方媒体在“淡化”灾害的原因和损失;接着在第二篇报道的内容中进一步添加了一大段歪曲的事实,妄称中国“淡化”和“隐瞒”灾害的内容。
7月21日,经常戴着有色滤镜报道中国的bbc发文报道此事,配文却特意点出“郑州曾投入逾500亿元人民币建设‘海绵城市’”,并且“阴阳怪气”地说:“一场暴雨似乎打破了这个神话。”需提及的是,在报道欧洲暴雨洪水灾害时,bbc却使用的完全不同的话术:“这场欧洲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暴雨洪水造成毁灭性的灾难,仍有数百人下落不明。”
对于西方媒体的抹黑,7月21日,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委员胡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的确很有必要,但并不能应对这种百年以上的特大暴雨,这已经超出了海绵城市所能应对的能力;7月22日,“德国之声”也引述锡根大学洪涝专家尤尔根教授的话称,“郑州暴雨洪水没有任何排水系统能应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应对这样的情况。”
而河南这次“千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原因何在?美国《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bbc)难道真的就不知道美国的“气象武器”吗?方方面面的证据表明美国对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极端灾害天气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动用气象武器杀戮四方
中国气象卫星历经鏖战即将成军
美国亡中国之心不死,美国对中国的颠覆活动一天也没有停止过。美国除了对中国暂时还没敢使用核武器外其他的什么武器都使用了,生化武器美国是不间断地把中国作为试验基地,气象武器从98年来就对中国不停的使用,且越用越好。中国就只能疲于应负,忙于救灾,我们的伟大的军队就成了救灾队(不是说救灾不对,而不要忘记军队根本作用是什么?在救灾的同时是否可以对犯我者给予打击,受伤的总是中国人)。
全球极端天气频现,警惕美国气象武器,对台海峡和地球环境的破坏
气象武器,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使用起来,悄无声息,但是损失是巨大的,而且带来的现实的威胁也是巨大的。不论中国是不是本来就这么多的自然灾害,但是凭借着最近两年的灾害频发,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极端天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要认真的考虑一下背后是否存在幕后黑手。而作为世界上,有背景,有动机,有实力搞气象武器的,也只有美国了。
美国气象武器曝光:可随意操纵风雨雷电,比核武器还可怕
地球中的大气环流本来就是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蝴蝶效应在环境中的表现是非常鲜明的。更何况,美国从二战初期就开始研发这种气象武器,直到现在,既没有听说停止,也没有听说有结果。所以这些问题的集中出现,不得不让人深思,是天气自身的问题呢?还是美国作为了幕后黑手?
美国利用气象武器搅动中国,目标是毁掉中国粮食基础
不久前,西班牙《起义报》揭露美军在阿拉斯加半岛上进行“高频主动极光研究项目”(简称haarp)。该项目的负责人伯纳德·伊斯特兰设想,项目通过影响地球的电离层,除了可以为美军潜艇提供先进、便捷的通信系统外,还可以导致地球气候环境的异常,达到消灭敌人目的。但这一疯狂的计划存在使地球被毁灭的风险。
气象武器有多可怕?一次摧毁一个国家,美国已经掌握
惊人设想———利用电离层改变气象
在海平面以上60公里至1000公里的高度,这一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大气成分开始电离,形成大量的正、负离子和自由电子,所以这一层叫做电离层,这一层对于无线电波的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当太阳活动平稳时,电离层也是平稳的;但是太阳活动剧烈时,电离层的结构会发生变化,造成电话信号、卫星转播信号的中断等等。
美国高频极光研究项目正是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不过,这一计划造成的后果远比影响通讯严重。郭学良介绍说,当电离层被破坏时,太阳辐射会发生变化,进而会破坏地球的能量平衡,导致地球气候环境的异常。假如美国能在敌方区域制造出强烈的台风和龙卷风,就意味着地球特定区域的气象被人为改变了。实现了伊斯特兰所强调的,“使敌人面临极其恶劣的气象条件,甚至无法采取任何反击行动”的目的。
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将影响到整个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正如一些军事观察家所指出的,如果haarp用于军事,将对人类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它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地球的物理状态、地质和生物造成无法弥补和难以修复的破坏,最终导致地球的毁灭。
此外,电离层被人为破坏,将对人类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太阳辐射传输过程被破坏,有可能导致各种灾难性疾病。”郭学良说。“举个例子,假如人为破坏造成某个地区臭氧层变薄,出现臭氧洞,紫外线就更大量地穿过大气层,该地区的人就很有可能患上皮肤癌。”
霍金预言成真?
地球最高温突破70摄氏度,地球会变成大火球?
至于美国基因武器(转基因种子控制粮食)、生化武器(流感、鼠疫、sas病毒、新冠肺炎……)、核武器等对人类犯下的令人发指、罄竹的书滔天罪行相关介绍文字和视频在网络上数不胜数,这儿暂时不再一 一列举!
一些西方政客则出于意识形态偏见和政治目的,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抹黑谰言不断,执意扭曲事实,给中方滥加莫须有罪名。现在中国抗洪救灾的危重时刻,他们再次跳出来,故伎重演的丑态,玩弄双标的虚伪,令一切正义人士耻笑。这丝毫不能改变国际社会正义力量对事情是非曲直的判断。事实是最好的辟谣者。是谁在践踏人权?“贼喊捉贼”者,哪里还有什么道德资本对他人指手画脚。
中华民族从未被敌人真正战胜过,中华文明也从未被中断过,相反我们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更加成熟和强大。所以我们在做好科学防范同时,也应该有自己的家国豪情,要有一份自己的信心和勇气,来战胜这一次抗洪救灾战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伴随了我们几十年,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每一次到了最后的时刻,都有一股侠肝义胆之气,不惧怕什么,什么就不次能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而这一次“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同样不能阻碍我们的发展。
中华民族之所以被称为伟大的民族,不仅在于它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且在于她有着极为可贵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以刻苦耐劳、勇于开拓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著称于世,而且又是酷爱自由和平,富于创新的民族。相信全球炎黄子孙将一如既往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阔步前行!
端午思乡
位卑勿忘忧国
端午节思团圆
——和谐人生祝全球炎黄子孙、嫘祖儿女端午安康 阖家幸福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和谐人生、嫘祖书院、中华母亲嫘祖网祝全球炎黄子孙、嫘祖儿女端午安康!阖家团圆!幸福美满!子孝孙贤!祝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起源于中国,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活动。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离骚》
《天问》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浴兰节说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恶日”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
勾践操练水军说
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事物原始》引《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舟是也。”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挂艾虎
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虎为兽中之王)以镇邪。
戴香包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桃子、苹果、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青年人,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
饮雄黄
《荆楚岁时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此俗流传较广。
挂艾草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划龙舟
划龙船时,多有助兴的龙船歌。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有“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端午:防疫之日
端午节的习俗很多。
我们小时候,除了吃粽子,还要——
挂艾草。
插菖蒲。
佩香囊。
里面有朱砂、雄黄和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外面用五彩缤纷的丝布包起来,再用五色丝线结成一串,据说有驱虫、避瘟和防病的功能。
再就是用雄黄酒在小孩的额头上画“王”字。 现在想想,这不就是防疫吗?由此可见:我们民族从来就有防疫意识,应该发扬光大。
端午节,流传到今天,附丽的意义重重叠叠,如同紧致包裹的粽子,包含着南北东西的诸般滋味:糯米、豆沙、蜜枣、鲜肉、蛋黄……每种味道,都是噙在嘴边心头的香,是牵挂在记忆深处的期望。
一年一年,我们吃着不同的粽子,过着同一个端午。丝丝缕缕,联系着相通的文化血脉。郁郁绵绵,缭绕着连绵不绝的情感和沧桑。
《左传》里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居安思危,是祖先们留传下来的智慧。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先祖们深知,人当善待自然,顺应天时而为,因此有了四时节日。他们把对生活的思考,放进每一个节日中。祖先们是在节日中,靠一代代的传承,告诉我们要怎么度过当下,过好生活。所以端午的祝福不是快乐,而是要说“端午安康”。 因为端午是古代的防疫节,它的本意是在提醒世人驱毒避邪防疫,护佑生命。
疫情已然延续了两年有余,但不知戴着口罩,谨慎防疫的日子还需要延续多久,但牢记老祖宗们的智慧,顺应天时,趋吉避凶,方为上策。
中华父母 黄帝嫘祖
父爱如山 母爱似海
和谐人生 文化长征
天涯海角 思念母亲
期盼祖国 早日统一
端午节更美
致辛丑端午
年年端午粽叶香,岁岁更美吐芬芳。
艾草飘香挂门框,龙舟激扬过汨江。
百年党史书辉煌,传统文化永弘扬。
文化信仰何处寻,爱美和善传炎黄。
人文始祖五千年,黄帝嫘祖代代仰。
栽桑养蚕启丝源,锦绣中华得安康。
一带一路共同体,共建和谐爱无疆。
(顾小虎)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有妈就有家,妈在家就安!孙中山先生曾说:天下太平靠女人,家庭兴旺靠母亲。中华文明五千年,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和文化标识。黄帝正妃嫘祖妈妈辅佐黄帝统一天下,为国、为民、为和谐社会奋斗终生。她为中华民族传承发展作出了丰功伟绩:首创蚕桑、衣被天下、协和百族、帛化干戈、驾宫室、垫国基。她拥有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优秀品质和最光辉形象,被世人尊称为“人文女祖”、“中华圣母”、“行神”、“道神”、“祖神”、中华民族第一位“和平女神”、“蚕神”、“先蚕娘娘”和“丝绸之母”等。她堪称中华民族上古时代最杰出的、伟大的、唯一的大发明家和女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慈善家和教育家。嫘祖妈妈是空前的女性,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母亲。中华母亲嫘祖妈妈是炎黄子孙永远不能忘却的女神!
乌兰图雅演唱《中华母亲》
2017年4月30日和谐人生嫘祖书院挂牌成立于中华母亲嫘祖故里——中国(绵阳)科技城游仙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为纲领,传承中华嫘祖母亲文化,发扬华夏民族精神。以讲好家庭、家族、家乡和家国故事为指导,弘扬“华夏母亲之都,世界丝绸之源”的丝路文化和一带一路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缔造和谐人生。嫘祖书院于4月30日上午9:00挂牌,下午19:30天空出现彩虹献瑞!
2017.5.6日下午13:00—15:00嫘祖书院上空再次出现奇观。
嫘祖书院聚焦盐亭县“华夏母亲之都 世界丝绸之源 人文女祖圣地 嫘祖故里盐亭”文化名片,开展以嫘祖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交流、研讨、宣传弘扬,集中海内外嫘祖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的科研成果,教育引导人们学习中华母亲嫘祖的高贵品质:勤劳善良,以身垂范;勇于创新,百折不挠;大爱无私,宽厚仁爱;为民谋利,甘于奉献。传承中华母亲嫘祖精神:勤劳、仁爱、包容、创新、奉献、爱、美、和、善。处理好“五伦”关系(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上下级关系、朋友关系);树立“四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促进“三个和谐”(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嫘祖书院为全面塑造中华母亲嫘祖的光辉形象,推动农历二月初十黄帝正妃嫘祖诞辰为“中华母亲节,倡导农历三月初三黄帝诞辰为”中华父亲节”、农历六月六嫘轩成婚日为“中华婚庆节”和农历九月十五嫘祖祭日为“中华感恩节”。
唐代著名韬略家赵蕤(《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所题唐《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也就是说,嫘祖除了创造了养蚕织绸制衣技术,而且还辅佐黄帝统一中原,创立婚姻制度和礼仪等等。这些都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相传5000年前的农历六月初六是轩辕黄帝和嫘祖妈妈成婚的日子。“千里姻缘一线牵”、“洞房花烛夜”、“龙凤呈祥”等家喻户晓的传说都是关于轩辕黄帝和嫘祖妈妈的,都是从华夏母亲之都、世界丝绸之源、人文女祖圣地、嫘祖故里盐亭开始的。
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中国新时代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对此,习近平主席多次作了重要讲话。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我们要认识到,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为此,我们倡导全球炎黄子孙一起过“中华婚庆节”——农历六月初六,纪念天下第一大婚——轩辕黄帝和嫘祖妈妈龙凤呈祥喜结连理。同时,通过对“千里姻缘一线牵、洞房花烛夜、龙凤呈祥”的讲解,以及传统婚庆仪式的展示和体验,让人们身临其境地学习、了解中华父母黄帝嫘祖文化,引导大家寻根祭祖、认祖归宗、孝亲敬老,爱美和善,讲好家庭故事、家族故事、家乡故事和家国故事。从而引导全社会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构建和谐社会,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关链接:
为什么全球炎黄子孙、嫘祖儿女要过"中华母亲节"(农历二月初十黄帝正妃嫘祖妈妈诞辰)
为什么全球炎黄子孙、嫘祖儿女要一起过“中华父亲节”(农历三月初三轩辕黄帝诞辰)
为什么全球炎黄子孙、嫘祖儿女一起过“中华婚庆节”(农历六月初六黄帝嫘祖成婚日)
全球炎黄子孙、嫘祖儿女一起过“中华感恩节”(农历九月十五黄帝元妃嫘祖凤凰涅槃)
弘扬嫘祖文化 传承嫘祖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缔造和谐人生 ——记和谐人生董事长何君梅女士
部分图文乐选自网络!
礼敬原创者无私奉献!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医道”栏目 第76期 2022.11.06
2022-11-05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党史” 第107期
2022-11-05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爱国光荣”栏目 2022.11.06
2022-11-05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3期
2022-11-05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学习资料(第343期 )2022.11.06
2022-11-05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医道”栏目 第75期 2022.11.05
2022-11-04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跟着习近平总书记学党史” 第106期
2022-11-04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爱国光荣”栏目 2022.11.05
2022-11-04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我们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2期
2022-11-04
【迎女神 开太平】中华大孝习米读书会学习资料(第343期 )2022.11.05
2022-11-04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民生路6号 欢迎来电咨询
十大正规买球平台的版权所有 十大正规买球平台 copyright ©2016-2017 绵阳和谐人生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备案号:粤icp备14000102